【小学·美育】仿绒、点翠、泥塑、扎染……小学部开设多种传统工艺课程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传统工艺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美术课开设了仿绒花、点翠、泥塑、扎染等传统工艺课程,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泥塑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手工捏制成型,创作出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等作品。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彩泥课程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彩泥是一种色彩丰富、易于塑形的材料,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在彩泥课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法,创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点翠,作为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点翠作为一种将翠鸟羽毛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首饰制作工艺,以其色彩艳丽、光泽感好而著称。学生们在课程中学习了点翠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学生通过探究与实践中寻找环保可替换的材料体验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从金属底托的制作、上色封层以及珍珠宝石的选取和镶嵌,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细致。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手工艺的乐趣,更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扎染的独特魅力在于,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花样都不会重复,从而达到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在扎染课程中,学生们首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展示,了解了扎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扎染作品。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绒花,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风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谐音“荣华”,寓意吉祥、祝福,它主要由天然蚕丝和铜丝制成,常用于民间节事和礼仪装饰中,近年来在各种热播影视剧中频频亮相。而仿绒花制作课程,正是将这一传统艺术引入校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领略到绒花的独特魅力。在仿绒花制作课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们对绒花的制作流程和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取绒条、折花瓣,到固定花蕊、组合缠绕,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细致。

这些传统工艺课程的开设,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锻炼了动手创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意识。未来,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将继续加强传统工艺课程的建设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