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人才 共筑科学梦想——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2024年年会在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召开
4月28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召开2024年年会。本次会议主题为:“培育创新人才 共筑科学梦想”,由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主办,沈抚育才实验学校承办。旨在汇聚全国科学教育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和分享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以培育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才。
受邀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有:辽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陈宝祥,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鹤锦,省教育厅学前与高中教育处二级巡视员李军,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琛、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井元辉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1协同组学校代表、沈抚示范区学校代表,以及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师生300余人参会。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琛在欢迎词中说,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在省、市、区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第31协同组各成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讨论并通过了工作章程,形成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工作职责。希望协同组成员在学生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方法掌握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实现互通协作,进一步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鹤锦在致辞中说,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唯一的改革创新示范区,在后发的起点上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平台。沈抚育才实验学校作为省内认可度高的优质民办学校,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区域的先行校,围绕中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辽宁省教育厅陈宝祥在致辞中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按照中央“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希望第31协同组各成员单位持续深化跨区域协作,做到机制共商、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培、标准共研,凝练形成一批在协同组内适用、可向全国推广的成果,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开幕式上,辽宁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专程为本次大会发来VCR。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沈抚育才实验学校的学生不但可以在区域内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也可以深入辽宁材料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开展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与院士、专家们一起触摸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启“英才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的专业培养道路。
会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天寒作《元宇宙入口:AI加持下的泛虚拟现实技术——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探索》主题报告。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华作《关于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主题报告。沈抚育才实验学校苏振敏校长作《搭建多元平台 促进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主题报告。
28日下午,与会人员参观沈抚育才实验学校体育馆、农业生态科普基地、中草药种植园和动物园等基础设施,并深入小学、初中和国际高中科学课堂进行观摩。
下午校际交流由特邀嘉宾刘平教授主持,每一位发言人的精彩分享,每一次热烈的讨论,都让大家对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与会代表对第31协同组构建的“统筹机构+专门机构”的运行机制表示高度认同。最后,确定了第31协同组2025年会由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承办。
29日,与会人员参观了科学教育合作校沈阳工学院的部分实验室,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与科研专家进行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就科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与会代表也就当前科学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提出了加强师资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建议。会议还邀请了多位科研专家就科学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讨论。专家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仅为与会代表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和理论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投身科学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收获颇丰,各校将把大会学习成果积极引入中小学课堂,转化为推动科学教育进步的实际行动。今后,第31协同组将在科学教育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共筑学子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