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荣誉】我校师生在第39届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多项佳绩
“微塑料处理”“无人陪护提醒”“智能起床唤醒”“黑洞是哪一种黑”……这些天马行空但又科技含量满满的项目,就是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师生在第39届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天才创意”。
3月4日,由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沈阳科学宫承办的第39届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评审团队由十余所高校院所的46名专家组成。我校师生从全市200多所中小学、5000多名师生提交的153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及教师共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9项,可谓“大丰收”。
“想法来自于一次去浑河踏青,发现水面漂浮有白色塑料垃圾,从老师那里又了解到了微塑料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就合计可以做一个能过滤微塑料的环保装置。”初中部赵辰语同学说,她与韩皓任、董思含三名同学的集体项目“基于太阳能的水面微塑料处理装置”在比赛现场备受评委瞩目。学生们使用了太阳能为电池蓄电,并通过传输水袋对污水进行四层过滤,经过实地检测是可以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
初中部靳钰宸同学的工程学个人项目”无人陪护输液智能及时提醒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创意来源于一次去医院看到有人输液睡着了,造成输液管血液反流。靳钰宸的装置上设有传感器,输液瓶低于一定重量就可以将提醒信号通过蓝牙传给医护人员,响起警报。
高中部李东旭同学的项目名称十分有趣:学生起床懒惰震动床。李东旭说,发明的念头是因为自己一个人住的同学上课总是迟到,小伙子睡得沉,闹钟也叫不醒。“我的震动床使用压力传感,如果上面的人不起来,就会一直晃动直到起床为止。难点在如何将信号与手机APP互联,这方面多亏老师指导解惑。”
其余的小选手也是创意无限,智能化关爱护理、环境改善、生态循环等成为热门领域。“快速喝冷热饮的神奇杯子”“全智能垃圾回收游侠”“基于搬运机器人技术的老年人智能药盒系统解决方案”“社交网络中的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研究”“一种智能导盲杖”……可以看出育才实验学子不但勇于创造,更加拥有社会责任感,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在学习中积极探索求知。
初中部物理教师姚宇的科教方案“触摸物理科技触角,创新前沿科创课程”强调应用和技术发展、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利用游戏元素和机制进行教学设计,并将物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受到评委高度评价,喜获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在初中部的选修课上,我设计了一系列同学们感兴趣的科创课程,比如色彩的秘密、光的传播,太阳系的模型、黑洞的本质等等,学生们特别感兴趣,一节课能被打断无数次。”课件里,姚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黑洞是什么样的黑?是黑头发的那种黑吗?但是你们知道吗?远处看黑洞,其实有很亮很亮的吸积盘啊!”在太阳系的真实比例演示中,姚老师用三维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的展示了什么叫做天文单位和宇宙尺度,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奥妙的探索欲望。
姚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参加科创比赛的指导教师。他表示,学校的科创课程都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对科技创新项目都有自发的浓厚兴趣,老师指导起来事半功倍。
两年来,我校已有百名以上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科学竞赛中获奖。2023年初中部赵辰语同学的《助老站立智能床》项目经过激烈角逐,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新成果作品二等奖。
